本文为原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1947年5月生)在2012年7月23日上海振兴樟树促进会年会上与在上海工作的江西小老乡座谈时的谈话纪要。

巨数遗传是一家位于犹他州的公司,它分离出了两个人类基因,BRCA1和BRCA2。制药行业——一如往常——宣称一旦缺少专利保护,医药研究就没有了动力,那所有人都将遭殃。

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价格可能下降到100美元每兆瓦时

支持原告的其他专家团体(例如AARP)指出,巨数遗传的专利使得患者无法获得关于病情的第三方意见或验证性检测。该公司业已获得这两个基因的专利权。大多数的重要创新——计算机、晶体管、镭射激光的基本理念,以及DNA的发现——都不是因为金钱的诱惑而诞生。最近,巨数遗传宣称不会禁止此类检测——虽然该公司对Ambry Genetics和Gene by Gene两家公司发起了诉讼。贸易协定理应是外交的重要手段:贸易能够促进各方面交流。

巨数遗传却要价约4000美元,只检查那两个基因。我们终于可以利用市场手段驱动创新。在有分权的单一制国家里头,中央政府的指导思想、提倡的理念还有它的考核体系这三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系统地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决策。

这三对概念是不同的,互相配对的,我们现在经常糅在一块了,一个财政预算报表,告诉你说我财政是没有问题的,支出是哪几项,收入是哪几项,其中有一项是借债,但借债不能算是收入,只是现金流入订单减少、成本压力加大,集中表现为企业利润水平下降。出口高增长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是2003年以来经济持续高增长主要的市场需求动力,这两个方面需求水平下降,必然使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减弱。这是一个以转型升级主导的新时期,宏观经济政策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一方面提出实施宽带中国战略,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等,从供给面采取措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因此稳增长与推进经济转型是互为条件,可以相互促进的。

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价格可能下降到100美元每兆瓦时

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可以影响市场需求水平,进而影响企业、产业的订单水平,稳定经济增长。营造有利的市惩政策环境,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等供给面的措施。近期围绕中国经济政策的取向,又出现了各种争议。整体而言,伴随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我国正进入7%-8%之间的平稳状态。

其特点既与2003-2007年期间的防过热不同,也与2008年以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同。通过经济转型带动内需扩大,促进增长的稳定。城市承载能力不足,还使城市劳动力成本提高,房租、物流等成本提高,这些都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减弱了企业的发展动力和能力。促进增长的基础不断改善,促进企业和产业对新的发展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加快为更高水平、更小代价、更可持续、更加健康的增长奠定基矗这应该是新时期政府经济思想的重要特点。

通过稳增长,为经济转型提供必要环境。这也使经济内生性增长能力减弱,潜在增长率下降。

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价格可能下降到100美元每兆瓦时

理清各类观点,必须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针对这一情况,自2012年开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就转向了稳增长。

另一方面从供给面提出要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业。有观点认为,当前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有专家认为,理顺要素价格、打破准入限制以及涉足改革深水区,才是当前政策的主轴。也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政策取向已经很明确,即扩大内需、推动城镇化与加快市朝改革,不应该被误读和扭曲。(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一方面从需求面提出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强调要创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要求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从而把供给面政策与需求面政策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是稳定市场需求。而劳动工资、土地、资源价格、污染排放收费标准持续提高,则增大了企业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

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等扩大内需的措施。会议强调扩大内需要创新和拓展思路,既要有效稳增长,又要着力调结构。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就是把供给政策与需求政策、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结合起来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样把扩大内需稳增长的政策与推进经济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供给面政策,围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汽车、住房市场降温不仅影响到汽车业、地产业,而且影响到重化工原材料、装备制造、能源、交通等多个产业,导致需求增速下降。必须要根据改革发展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把稳增长与推进经济转型的各项政策措施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用改革的办法促进产业发展,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起来,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

具体通过加快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审批进度、增加必要的资金支持、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力度等,使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投资增长由落转稳,促进了经济增长由落转稳。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的供给水平提高,也会有效扩大市场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且更可持续。

发挥市场作用,使增长的稳定与转型的推进之间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关系。在促进信息消费方面,强调把握好市场导向、改革推进、需求引领、有序安全发展的原则,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但更重要的还是完善支持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为中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打基矗这就需要更关注中长期目标,重点改进供给面的决定因素,包括企业、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政策条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着力于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在最近五年内,在宏观调控的实际把握中,可以首先将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上限下移2个至3个百分点,即其上限由12%降到10%以内,把握在9%左右为宜,而其下限8%则可暂时不动。

一般说来,经济回升可有三种态势:强回升、适度回升、弱回升。特别是我国3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二要抓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扩大消费,以及扩大有助于提高消费能力的投资。前4年,增长比较适度;后4年,增长有些偏快。

我国将在2015年左右,潜在经济增长率由过去10%的高速降到6%—7%的中速,降幅亦为30%—40%,下一个较大台阶。如美国,20世纪90年代由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上移。

现在,当我们研究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问题时,其上下限是否都要同时下移呢?笔者认为,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过程中,其上下限的下移可以不对称。经济增长率8%应该是一个基本底线经济增速太高,如冲出10%,会恶化经济结构;而增速偏低,如低于8%,也会恶化经济结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近两位数高速增长,现在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社会各方面(政府、企业、居民个人等)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大起大落的要害就是大起。